日本拟取消中国特惠关税待遇,真正动机是什么?

时间:2024-03-13 点击:110次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报道,在11月24日日本召开的关税和外汇等审议会上,日本财务省日前宣布将重新调整“特惠关税政策”标准,按照新标准,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等5个国家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关税减免名单成员,于2019财年正式生效。但对于这一做法,被普遍认为是“损人不利己”。
“特惠关税政策”调整后部分国家不再享受减免
特惠关税简称特惠税又称优惠税,是指进口国对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税或减免税待遇。特惠税税率一般低于最惠国税率和协定税率。特惠税有互相惠予和单方惠予(非互惠)两种形式。
据了解,日本的“特惠关税政策”对特惠关税对象国几乎免除化学品等物品的关税(平均3%以上)。目前,日本特惠关税对象包含143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的“特惠关税政策”条款中加入“连续三年收入超过一定金额或占世界出口份额1%以上”的国家将不再享受减免政策,若日本执行新追加的剔除标准,印度、越南和印尼等国家或也将相继被移除。
真正动机被认为是扩大政府财政收入来源
虽然日本政府强调修订的初衷是让这一制度更有国别的针对性,使特惠关税惠及真正需要这一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但其真实动机被认为是想借此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专家表示,如果中国不能继续享受特惠关税,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将会下降;但另一方面也会倒逼中国企业降成本、调结构。
日本从2000年起针对特惠关税设立了“特惠受益国除外”制度,规定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连续3年超过12736美元,需要从特惠名单中剔除。根据这一制度,此前已有阿联酋、以色列、卡塔尔、韩国、文莱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再享受特惠关税待遇。
据悉,特惠关税是日本《关税暂定措施法》中的条款,本次修订是在《关税暂定措施法》框架下的关税制度修订,难度不大,财务省可以通过政令方式实施。而且,本次重新审视特惠关税制度的动议正是财务省自己提出的,因此修订实施的概率极高。
对日本来说,提高关税税率确实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也会增加日本工矿类加工制造和研发企业的使用成本,普通消费者也会为进口产品加税提价买单。同时,日本对进口自中国的农产品依赖程度较高,提高税率又是一项需对品类选择十分谨慎、以免让国内消费者反感的两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