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物流短板,何处着力?
时间:2024-03-15
点击:55次
周末,中国交通新闻网在中央财经大学门口看到了“快递地摊”,一辆辆快递三轮车排在学校门口两边的人行道上,货品铺得满地都是,快递员面前支上桌子,上边放着胶带、快递单、剪刀等物品,快递员忙活着打电话通知学生取件或招呼着学生寄件,行人路过不得不绕行。
正如所见,快递业近几年一片“繁荣”。快递所在的物流行业也是如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空驶率过高、车辆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成了物流产业发展的桎梏。
为了打破物流运输业的短板,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指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城乡配送等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衔接配套不够,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居民消费升级的突出短板。该《意见》圈定了包括村镇末端配送设施、农产品物流设施、城市配送设施、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和信息技术应用、物流标准 衔接和制修订在内的短板,同时提出“补齐”的政策保障措施。
政企结合整合农村有效设施资源
农村物流的发展受到了“面”的限制,而全国范围的农村物流网点呈现网点多、规模小的特点。近几年京东、苏宁、日日顺等企业都在加强各自的农村物流设施建设,但庞大的农村物流网络很难由单一的投资主体去完成物流体系的建设。“按照物流发展的规律,农村物流体系只有强化物流网络建设,才能做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环球物流咨询创始人、资深物流咨询顾问黄尧笛对说。
《意见》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农村物流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整合利用现有邮政、供销、交通等物流资源,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 取送点建设,加快形成网络规模效应。鼓励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联动发展,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商物流标准和追溯标准。加强城乡互动的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
在黄尧笛看来,解决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村镇中有很多限制或者利用率不高的设施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投资建设的方式,合 理整合有效设施资源;二是物流设施构建完成后,结合电商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贸易,整合社会物流车辆开展村镇物流配送;三是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建立农村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农村物流作业的效率和控制成本;四是利用物流软件与硬件工具,对农产品进行有效地追踪和流程控制。农村物流体系可以统一筹划,分 块建设,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特点加以区分。
做好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节点衔接
城市配送是物流网络的末端,也是物流建设的难点,小批量、多批次,服务范围广,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习惯向网络购物的方式转变,城市配 送的量越来越大。《意见》提出了优化重要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城市三级配送网络建设。依托重要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地规划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交易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加强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解决城市配送的问题需要解决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节点衔接、城市的配送节点布局、末端配送点的存储设备以及配送能力等问题。”黄尧笛说。 了解到,目前国内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城市配送做得较好,社区、机关、学校、商务区已经设置了不少智能快件箱,城市中的配送也有了统一的配送车辆,并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但在全国范围大部分城市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黄尧笛告诉,城市物流体系建设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干线物流转城市商超、卖场的配送;二是向个人消费者配送。前者需要结合各地方的商贸环 境,与物流设施资源结合,在城市周边选址,形成共同配送,将零散仓库引入集中式、现代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并按批量、批次需求、有序进行货物配送。后者以个人或社区等为单位,对各个环节进行引导与整合,并加强对城市配送中公共物流节点设施改造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只有做到了整个城市统一规划,各类 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统一规划 多节点共建互联
在以往的调研中发现,虽然我国港口、公路港、铁路物流园等设施都已有建设,但大多数并没有从多式联运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仅仅是考虑了自身环节或者是当地的物流需求,而多式联运需要将多环节运输方式中设施、设备、作业规则与流程等要素综合考虑。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推动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意见》支持公路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完善多式联运服务功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广公、铁、水联运,提高多式联运比重。研究制定有关多式联运服务标准和规则,探索在重点行业领域实行“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务。
同时,黄尧笛认为多式联运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需求,比如在一个铁路物流园中建立公铁联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什么样的货物,选用多大的集装箱,公 路和铁路的运输工具怎样匹配。通常,在单一的节点上建设,成本与效率上难以平衡,需要进行区域乃至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多节点共同建设、相互关联。因此,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在现有物流设施或者新建物流设施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制定标准作业规则与流程,选择合理的集装箱设备规格,鼓励物流企业采 用多式联运服务。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开放物流数据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提出,目前物流还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建设了一定规模 的公路网,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比如一个城市没有公路物流中心,没有信息指挥系统,没有安全和诚信系统,公路没有形成系统,人和铁路、公路和水运、公路和航空就做不到互联互通,这样效率就低了,水平就差了。
徐冠巨认为,基础设施是这样,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上不去,大多数企业做不到零库存管理。所以现在的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卡车、卡车司机、物流 园区大都处于无序的分散状态,都是信息“孤岛”,所以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意见》提出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结合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开展数据平台对接。加快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 进物流园区之间的互联互通,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
“加强《意见》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和国家物流平台的应用,开放物流数据,让创新技术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并且为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黄尧笛认为,要加强传统物流业务的标准化作业,业务越是标准化,互联网信息技术越能更好地应用到物流业中。
标准制定需结合企业需求和物流环境
“国内物流已在较为粗放的环境下运作多年,物流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国内的物流环境,脱离现实环境的标准化也将难以推行。”黄尧笛告诉 ,我国在物流包装、容器、集装单元、信息技术等方面有多项国家标准,但在行业应用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将这些标准很好地结合到企业的物流运作中,将符合企业或消费者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与物流标准化结合是标准化推行的关键。
《意见》提出要加强运输工具、物流设备等标准衔接,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和物流服务运作效率。大力推广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循 环共用,支持开展租赁、维修等延伸服务。抓紧修订出台《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研究出台快递配送专用电动车辆技术标准。
快递物流咨询网顾问徐勇认为,目前很多快递公司使用客车运货,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国家应从法律层面予以制止,但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另外,目前 在一些城市,最常用的快递工具莫过于电动三轮车。“虽然一再被禁止、处罚,但三五年内还应该是一个常态。”此次《意见》出台,要求“抓紧修订出台《道路车 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研究出台快递配送专用电动车辆技术标准”。徐勇说:“这项规定出台,对于物流快递车辆的规范意义重大,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