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逆向物流发展以怎样的姿势玩才是科学、有效的?

时间:2024-04-10 点击:112次
虽然我国企业开始在对逆向物流进行研究和尝试,但事实上,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并不占多数。国内逆向物流发展以怎样的姿势玩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六大方法入手:
1、重新整修和再次制造
对产品进行重新整修和再次制造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缺乏最新功能,但是仍处于可用状态并且可以实现功能恢复的设备,可以重新制造并放到仓库中以备再次使用。设备功能再生的生产制造成本低于制造新品的制造成本。企业运用有效的整修过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整修成本,并且将整修后的成品返回仓库。
在诸如航空、铁路等资产密集型的行业中,这种方法正在被广泛的使用。再生制造成本远远低于重建成本。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应用这种方法。这些公司拥有大量机械设备而且频繁使用。其中的设备包括自动售货机和复印机等等。例如施乐公司按照严格的性能标准,制造再生设备。公司估计,每年可由此节省2亿美元。这些利益最终将带给客户。施乐把它视为领先于对手的关键优势。
2、维修
如果产品无法按照设计要求工作,企业就需要对其回收并维修。返回的物品有两种类型,保修的和非保修的。客户需要自行付费解决非保修产品维修问题,所以对企业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保修期物品的回收。维修的目标是减少维修成本,节约产品维修时间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平衡维修成本和新建成本。布莱克和戴克公司(black and decker)--一家电动工具制造商,他们的保修期产品决策就是在此基础上做出。如果某产品的制造成本低于12.5美元,公司就会直接收回和分解保修期内损坏的产品。其他保修期产品则被送回仓库维修。
对于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和分销商来讲,保修期物品的维修是一个大麻烦。他们售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故障率,而且很容易过时。但是该行业许多公司缺乏用于准确处理保修要求的精密系统。因此,产品的返还到分销中心就会中止。这会产生许多问题。缺乏记录意味着企业无法获得用于更正和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的分析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准确计算出返厂保修期产品所带来的业务成本。如果没有追踪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企业就不可能实现未来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改进。
3、再利用
产品的再利用主要针对于零部件。到达使用寿命的设备可以分解为部件和最终的零件。其中的部分零部件状态良好,无须重新制造和维修就可以再次使用。它们会被放置在零件仓库中供维修使用。
4、再销售
有些返还产品状态良好,可以进行再次销售。它们很可能是那些没有售出的商品,有些顾客买了之后就把它退回(例如通过邮购目录购买后退回),有些则是使用后退回。一些在逆向物流方面领先的高科技企业,正在积极的再次利用自己的售出返还产品。
美国一些用户正在使用的租用期为两年的设备,实际上早就卖给了像南非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给设备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些公司利用技术应用的不同步性,把同样的产品卖给不同阶段的客户,沿技术曲线满足客户群体的需要。
5、回收
无法进行整修、修理或者再销售的返还商品将被分解成零件,然后再进行回收。直到现在,人们仍把回收认作是一件费时费力,不值得做的事情。然而当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废品管理帐单时,他们就开始重新研究替代废品处理的方法。一些企业由于在物资回收方面的努力,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仍以布莱克和戴克公司为例,他们通过回收活动,减少了50万美元的垃圾掩埋处理费用,并且从回收物资销售中获得了46.3万元的收益。公司宣布,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垃圾掩埋,对所有产品进行回收。
为了从回收活动中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必须对逆向物流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其中包括减少运输、流程和处理成本,使废弃物价值最大化。
6、废料
如果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对回收产品进行处理,这些回收物品要么在垃圾场进行掩埋处理,要么进行焚化。即便如此,这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里,被认作危险品的产品必须与其他物品区别开来,并进行负责任的处理。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高额的成本,因为处置者仍然要对这些废品负责,即便是经过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