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价格风险的类型及来源

时间:2024-04-09 点击:77次
众所周知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不仅面对市场的变化也受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等的影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同时,由于内部风险控制不力,进一步增大了风险的不确定性。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价格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信用支持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债务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信用风险来源的不同,可以将信用风险划分为客户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开证银行信用风险三种类型。
1.客户信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客户(大宗商品贸易商)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归还银行到期贷款的违约风险,客户偿付能力和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种风险的大小。客户信用风险在大宗商品进出口融资业务中均有可能出现。在大宗商品出口融资过程中,如果受益人挪用甚至违法使用融资资金, 从而导致不能按时生产足额产品并及时结汇时,那么,银行就可能因受益人经济状况转坏、清盘或破产而无法收回贷款。同样,在进口融资或授予开证授信额度业务中,如果开证行收到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时而企业账户却无足额资金,那么,开证银行必须对外垫付款项。以发货前融资模式为例,银行在装船前融资业务中, 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着供货商履约风险;但在预付款融资业务中,也会面临着生产商违约的风险。
2.国家信用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所在国家的原因,如实行外汇管制等政策,导致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造成商业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3.开证银行信用风险。这是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经常会出现的一种风险。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大宗商品融资银行可能会面临着开证银行的信用风险,即开证银行由于信誉等级较低、经营不善甚至违法而破产倒闭或被接管等,从而导致融资银行收汇困难。
二、货物风险
除了信用风险外,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还要面临来自货物的风险,这种风险同样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构成挑战。
根据货物风险来源的不同,可将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货物风险进一步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仓储物流风险两大类。市场风险是指因各种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具体体现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是指融资企业因市场利率波动导致机会成本或实际成本上升,导致无力履约而给商业 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是指融资企业由于借贷货币的汇率变化预期收益下降或预期成本上升,导致无力履约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品价格风险是指融资大宗商品在担保期内价格下降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对各种模式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来说,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在仓单融资业务中,由于客户是将大宗商品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因此取得货物所有权,需要对质押大宗商品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管理,这时就会产生仓储物流等环节的风险,包括大宗商品货物的管理风险,仓单的流通性风险、货权风险等。
三、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定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操作风险是“由于银行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操作风险形成的不同原因,可将操作风险分为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如内部欺诈、知识缺乏、失职违规等)、内部流程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如流程设计缺陷、执行不 严格)、系统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如系统失灵)和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如外部欺诈、突发事件等)。对从事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来说,这几种操作风险均有可能出现,但几率相对要低于信用风险和货物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各种风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各种风险复杂地 交织在一起。以加工融资业务为例,信用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可能会同时存在,甚至会彼此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