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院”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法院审判工作加入新定义

时间:2024-03-21 点击:128次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意味着“互联网法院”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从探路进入大规模实践阶段。“互联网+审判”模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那么,互联网法院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互联网法院?它跟一般的法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设立在杭州?
什么是互联网法院?
官方对互联网法院的给出的定位是:遵循司法规律、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积极、稳妥地满足群众需求。互联网法院不是一般法院的网络版。简单来说,就是专门处理涉网事务纠纷的司法机构,互联网法院包含三层大的意思:
一是主要审理如电子商务、网络诈骗、互联网金融等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随着经验丰富和制度完善,会逐步拓宽至其他各领域;
二是互联网+法院,也就是将线下案件通过网络平台来审判,让过程更加便捷、透明;
三是发展到成熟阶段,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突破以往属地管辖的不足,实现跨区域、部门联合审理,并且由社会共同参与、监督。
互联网法院审什么?
根据在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的一则通知显示,未来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受理的案件范围主要包括: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网络购物产品责任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在互联网上签订、履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小额贷款合同纠纷、网络著作纠纷等。
互联网法院怎么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就提交了《设立中国(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分两步建成互联网法院:第一步,以杭州市为管辖区域先行先试,集中受理目前三个网上法庭审理的一审涉网民商事案件;第二步,将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到浙江全省,并逐步扩大民商事案件类型,同时将部分因互联网管理引发的行政案件纳入试点法院的管辖范围。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社长谢双成提交了《设立中国(杭州)网络法庭的建议》的提案,他表示,杭州网上法庭在实践中出现了法律管辖、司法送达、权威性等问题,原先可以从线上解决的案件,回到线下的普通案件来处理后,会受到现有诉讼规则的制约,因此要上升到国家战略。
为什么在杭州开设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法院?
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之下,杭州已然成为中国电商之都。杭州法院受理的电子商务投诉案件更是逐年递增,从2013年的600件到去年超过1万件。这样看来,需要一个互联网法院来解决电商纠纷就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两会期间,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赵光育就曾呼吁,应该设立互联网法院,推动网上法庭向互联网法院审判模式的转变。
早在2015年,浙江高院就主导建设了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并实现了起诉、调解、立案(管辖异议)、举证、质证、开庭、判决等各诉讼环节的全程网络化,让审判人员、原告及被告三方通过远程传输技术参与庭审活动,足不出户地解决网上纠纷。
互联网法院为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全新的局面
深改组会议强调,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要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法院审判工作也会被重新定义。借助于互联网带来的连接,法院内外的资源将更有效地配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智能办案辅助工具将大大提升审判效率和保障办案质量,从而为我国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