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产业链:快递公司内部员工买卖客户信息 获利高达8000元

时间:2024-03-16 点击:68次
快递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屡禁不止,在快递行业不断有人逾越法律底线,在法律上这明确的规定了这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对快递行业的整顿和监管。
在某知名快递公司荆州分公司工作并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汪媛媛(化名),利用权限查询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按每条信息2元的价格为网友小何“查询”快递信息4000余条,获利8000余元
汪媛媛和小何其实从事的就是一条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活跃着大量像汪嫒嫒一样的信息提供者、像小何一样的中间商。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集散和交易后,最终将流到目的各异的人手中,甚至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很明显,这种游离在快递单背后的贩卖快递客户信息资料的行为,就是彻头彻尾的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明文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快递行业却屡屡上演,法律明确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在快递行业却屡屡有人逾越法律底线,这些情形不仅让人惊愕,更让人担忧——如果长此以往,每个人岂不都面临个人信息和隐私被非法泄露的危险?
不管是从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角度,还是从规范快递行业健康发展、依法惩戒违法行为的角度,都应依法斩断快递单背后的“黑交易链”。从“快递单黑交易链”滋生的原因来看,导致这种违法畸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法纪意识淡薄;一方面是现实中存在非法需求市场,尤其是利用公民自身信息暗行欺诈等行为的市场需求。因此,当务之急,还需源头干预,依法治理。
必须依法加强对快递行业的整顿和监管。一方面是从行业监管的角度,依法加强快递行业自身管理,规范快递行业客户信息隐私保护监管责任制度。邮政、检察、司法、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可以采取前置干预的措施,监督快递企业尽快依法完善相关客户信息隐私保护制度、严格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工作纪律,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等规范快递行业管理和从业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依法追责力度,对违反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益的行为,尤其是快递行业利用自身从业便利违法贩卖和随意泄露客户信息的,依法进行严查严处,并同时发挥以案释法的作用,结合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从源头上杜绝快递行业“黑交易链”的滋生。此外,应该充分发挥公民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不仅要依法按照快递行业管理规定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对于涉嫌违法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要及时投诉和用法律武器维权,对于快递行业的不规范行业行为,也及时进行监督,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监督信息,合理规范快递行业行为,从根本上斩断快递行业背后的“黑交易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