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企业盈利能力偏弱,高端物流匮乏
时间:2024-03-16
点击:51次
10月14日,中国物流发展与形势分析会在扬州圆满落幕。大会以“把握行业大方向,引领行业新发展”为主题,通过专家研讨和交流互动的方式,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研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宏观经济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那么,作为我国物流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如何呢?这里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我国第三方物流取得了长足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8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对第三方物流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第三方物流的使用比例上。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正逐年增长。进入我国的著名外资第三方物流有ups、dhl等。而国内的一些物资、商储企业纷纷表示要全面进军物流业。
东中西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经济发达且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需求比较旺盛,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和机会较多,物流发展水平高,短时间内能实现物流现代化;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因素、国家经济政策等原因,物流业发展水平低,发展物流业的难度较大,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物流业发展的东、中、西差异,这种不平衡性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给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高端物流匮乏
目前,中国大量的物流企业聚集在中低端市场,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在大型客户和外资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中处于被整合被挤压的地位,缺乏定价权。而在医药物流、整车物流、国际快递、时装与成衣物流、冷链物流等科技含量高、服务附加值大、专业化要求高,需要全球网络运营能力的高端物流业则主要为国际巨头所垄断。根据armstrong & associates统计,2013 年全球排名前20 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只有中外运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其余全部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物流企业50强榜单来看,国有物流企业从收入到数量仍占主导。在2014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中,多以央企国企为主,民营、私营企业次之外资、中外合资较少。在前10名中,前8名均为央企、国企、国企独资的物流企业,仅有一个私营企业跻身第9位,一个港资企业跻身第10位。央企和国企物流企业的业务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物流企业。随着排名的向后推进,央企国企数量逐渐下降、民营私营企业,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数量逐渐上升。
第三方物流服务满意度偏低
在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合同物流(3pl)发展报告》中,有数据显示,仅有22%的货主企业会由于成本压力大、成本控制要求高等原因,将价格作为选择物流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而78%的货主企业会将服务作为选择物流合作企业的主要因素。因为相对于成本,物流服务的实效、安全等更为重要,直接关乎客户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企业的形象与业务,而且合作的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也直接影响货主企业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但事实上,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能力仍然难以赶上客户与日俱增的需求。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
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
物流人才匮乏
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
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形成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信息化、轻资产、平台整合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三方物流公司按装车货物区分可以分为包裹快递企业(30公斤以下),零担物流(30公斤到吨位级),整车物流(货物可装满一车)。整车物流是将同一类货物运往同一目的地,零担和快递物流则是将不同类货物运往不同地点的运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主要分为重资产自建网络型,如德邦物流,和轻资产平台整合型,如鑫远东速运。无论哪一种类型,第三方物流的成功要素在于“三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其中标准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核心,网络化是保障。不过对于两类不同的物流企业在“三化”方面的重点不尽相同。对于自建网络型公司,对标准化要求极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客户体验最佳;对于平台整合型公司,则对信息化的要求极高,因为信息化程度越高,才能将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