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与Uber合并,滴滴出行将进军物流?
时间:2024-03-13
点击:62次
8月1日,滴滴出行下午宣布收购uber中国。协议达成后,滴滴与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给的少数股权股东。此前根据多家外媒报道称,滴滴出行将与中国优步(uberchina)合并,合并后,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新公司估值达350亿美元。虽然此前对于两家公司合并的消息,滴滴公司方面曾经一度反驳为谣言,但是事实证明,谣言常常是更早的预言。
这是共享经济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合并,另外一个政策消息也为共享经济发展开了绿灯。上周,交通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获得明确。办法规定,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化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
将这两个消息合在一起看,对于现在正在做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流企业来说,可能未必是个好消息。因为在美国,uber早就开始了物流配送服务。此次滴滴和uber china的合并,将可能给中国的物流企业带来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滴滴快递。另外有消息证实,滴滴公司方面已经在招聘仓储和物流供应链的经理。2016年3月,已有消息传出滴滴出行未来计划,内容显示:除了现有的主要业务专车、出租车、顺风车、巴士、试驾以及企业服务外,滴滴未来会进行各种延展,业务包括试驾、传媒、汽车金融、物流/o2o、汽车保险、消费金融、汽车后市场、车队管理。其中,滴滴传媒广告以及汽车金融等业务已经开始创造收入。
当然,时至今日,uber在美国的配送业务也没有真正取代传统的快递业务,但是它还是对传统的快递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人货拼车的问题是滴滴或者uber做快递的一个根本选择困境——到底应该是以货为主,还是以人为主?毕竟,这个商业模式的基础假设,是一个顺风车的模式,尽可能用最经济的投入带来额外的效应。所以和一般的快递公司相比,滴滴快递们不需要分检中心,不需要集散包裹。
uber介入物流,主做的就应该是在不投入额外运力时的长尾市场,在长尾市场,规模效应不是第一位的,客单价是第一位的。
不过,让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假设一位要去接客人的专车,突然收到指令,让他短暂的绕路3公里去取一盒热气腾腾的小龙虾。这时这位专车司机应该怎么办?
先绕路去拿,也许客人会因为不耐烦撤单,那么所谓的顺风车就不成立了。如果接了客人再去取小龙虾,绕路带来的路费算谁的?即使公司以后因此规定,由此产生的绕路路费不计入乘客的成本,但是乘客还有时间成本。也许有人会觉得无所谓,有人就会计较。这时候,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还有更深一步的问题,是算法也无法解决的。比如,可能有人并不愿意和一盆香喷喷的小龙虾同车。这时候,谁该下车?
对于滴滴或者uber,这其实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如果做快递,会出现人货拼车的现象。目前越是超大型城市(北上广这样人口千万级的城市),人们越青睐网约车软件,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车都卖了,觉得网约车足够用了。但也是这样的城市,人们并不习惯拼车。虽然说,很多商品是可以放在后备箱的。但是拼车也意味着时间和路程的相互迁就。
这时候,究竟是更多的人迁就货,还是货迁就人?这或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