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文复盘DHL发展史,探寻顺丰供应链未来
时间:2024-01-08
点击:338次
供应链物流通常是指面向b端客户,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组合。于客户而言,供应链服务提供了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企业降本增效;于物流企业而言,开展供应链业务,则能对各业务形成串联、导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本篇报告,我们通过复盘国际供应链龙头dhl的发展历程,探寻以顺丰为代表的国内快递巨头供应链业务拓展之路。
德邮敦豪(dpdhl,下统称dhl)的供应链业务规模全球第一,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德邮敦豪2019年营收规模达633.4亿欧元,约合4939亿元人民币,公司四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快递业务(28.2%)、邮政业务(25.5%)、国际货代业务(23.8%)、供应链业务(22.5%)。
与ups、fedex等物流巨头相比,dhl的各业务发展较为均衡,其供应链业务规模全球第一,大幅领先其他国际物流行业巨头。
01
dhl:全球供应链物流龙头
1.全球供应链行业:高客制、高粘性
根据《物流术语:2007》,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又可进一步拆分为“商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供应链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通常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解、订制,并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
美国供应链的发展源于制造业精细化管理需求以及物流供给充足。
1)需求方面,宏观经济下行,物流外包成为企业控本增效的刚需。90年代初,全球化红利逐步退却,美国经济增速换挡,传统制造业从粗放式的全球化扩张向精细化控本增效转型,市场对外包物流服务的需求涌现。
2)供给方面,物流巨头涌现,寻求提升资产回报率。80年代末,美国物流市场涌现了大量物流巨头,诸如fedex、ups、jb hunt等,为供应链发展提供运力基础。
为提高服务质量、抢占份额,这些巨头大量斥资构建车队、机队与转运中心,重资产投资模式下,这些公司寻求拓展更高回报率的供应链业务。在供需条件成熟环境下,美国第三方物流规模迅速增长,从1996年的308亿美元提升至2008年的12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2.5%。
零售、消费、汽车行业为供应链主要客户群体。dhl与电商巨头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均保持合作关系。xpo的服务客户中,包括本田、丰田、通用汽车等汽车龙头公司,也包括欧莱雅、家乐福、联合利华等快消、零售的头部公司。
站在全球供应链视角,当前欧、美市场增速放缓,亚太地区后来居上。2018年全球供应链市场规模达2172亿欧元,自2011年以来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07%。
其中,中东、非洲地区的年均复合增速最快,达8.06%;亚太地区的年均复合增速次之,达6.76%,于2018年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市场。
全球供应链市场集中度低,主要由于行业高度客制化和高粘性,扩张难度较高,并购是提升市占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供应链前五大龙头公司分别为dhl、xpo、knin、hitachi、ceva,2008年~2018年行业cr5维持在13%左右,竞争格局整体稳定。
我们认为供应链物流面临不同的行业与上下游企业,需要为客户量体裁衣,行业规模效应不明显。一旦切入企业供应链,则会产生较高粘性,同时导致同行获客成本高,因此供应链的市场扩张依赖并购。
2002~2008年间,dhl市占率从2%大幅提至8%,主要由于期间dhl密集并购其他同行, 2008年以后,dhl供应链并购交易减少,市占率下降。2011年,供应链第三大供应商knin的市占率提升也同样得益于并购活动。
2.dhl供应链复盘:并购为基,roe稳定提升 dhl成立于1969年,以三位创始人adrian dalsey、larry hillblom、robert lynn的姓氏首字母命名,成立初期为小型美国国内邮政公司。结合dhl的历史,我们对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创业阶段(1969.07~1979)
dhl依托航空行李舱,开展国内与国际邮政业务。在建立初期dhl以国内邮寄业务为主,往返于美国旧金山和夏威夷。1971年起,dhl增加国际邮寄业务,先后于菲律宾、香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共计32个国家铺设转运中心。截至1979年,dhl累计拥有360个服务中心,8.5万家客户。
转型阶段(1979~1989)
dhl向重资产化转型,新增快递业务。国际时效市场竞争激烈,对市场参与者要求提高。dhl开始向重资产化转型,加大投资,自建机队。1979年起,dhl开始提供寄送小型包裹。在运输模式方面,公司使用自营机队、货仓租赁模式,以提高配送规模与效率。截至1989年,dhl国际货运业务辐射175个国家,共有1.9万名员工。
供应链发展阶段(1989~2001)
dhl从快递服务产品供应商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行业的管理风格从“扩规模”向“控成本”转变,高效的物流外包成为市场刚需。dhl为首家提出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公司,开始为客户提供仓储、咨询、方案设计等服务,形成长期客制化的合同物流服务,后发展演变为如今的供应链业务。
综合物流发展时期(2002至今)
dhl被德国邮政并购,加速业务布局,跻身最综合的物流供应商。2002年dhl被德国邮政(dpw)全资收购。2005年并购供应链龙头exel,完成快递、邮政、国际货代、供应链四大业务布局,成为全球最综合的物流供应商dpdhl。
dhl供应链的核心服务为降低客户物流的复杂性,提供一体化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综合物流和其他服务。dhl供应链的目标是确保客户的产品快速有效地进入市场,降低客户物流成本,以确保其竞争优势。dhl持续加码供应链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将标准工具灵活应用于物流场景,例如可穿戴设备、协作机器人等,以提高dhl供应链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能力。
dhl供应链主要服务b端客户,辐射范围以欧美为主。dhl客户分布在零售(28%)、消费(24%)、汽车(16%)、科技(14%)、生命医疗(10%)、工程制造(6%)和其他行业。代表性客户包括亚马逊、福特、苹果等。dhl业务以欧美地区为主,在欧非地区、美洲、亚太地区的营收规模占比分别为50%、35%和15%。
dhl供应链业务发展依赖于大量并购。2003年,dhl供应链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1%。2005年9月,dhl全资收购英国供应链龙头exel后,其供应链市占率攀升至5.8%,一举成为新晋龙头。之后,dhl通过并购各地区的供应链公司,以加大区域性的影响力,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等,实现业务的国际化扩张。
2006年以来,dhl供应链业务规模增长缓慢,原因在于其并购节奏放缓,重心放在并购资产的消化。2006~2019年,dhl供应链营收年均复合增速仅有0.81%。客制化和高粘性决定供应链市场的规模扩张依赖同业并购, 2007~2010年间,dhl对并购资产(以2005年并购的exel为代表)消化整顿,供应链业务部门资产规模从87.8亿欧元降低至60.3亿欧元,后续资产规模整体维持稳定。
dhl供应链利润率低于快递业务,roe水平稳定提升。从dhl的2019年经营业绩来看,快递业务的资产规模为156.4亿欧元,营收规模为167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11.9%;供应链业务的资产规模为78.54亿欧元, 营收规模为133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6.8%。
综合考虑资产规模的影响,快递部门roe为17.22%,供应链业务的roe为19.29%,两项核心业务盈利水平趋近。供应链具有轻资产属性,能以更低的资产规模产生更高的回报。
近十年dhl供应链的roe逐年提升,主要得益于营业利润率的持续提升。
在权益乘数方面,2007~2017年间呈现波动提升的趋势,于2018年回落。供应链的负债规模维持稳定。2008年,供应链并购的exel商誉大幅减记,资产规模收缩,权益乘数提升。2018年供应链部门资产规模大幅提升,主要因新的租赁准则导致统计口径变化。
在资产周转率方面, 2007年大幅提升,后维持稳定。dhl供应链部门营收规模稳定,资产周转率变化主要来自资产端影响。
在营业利润率方面,2008年以来,供应链部门的营业利润率持续向好,从-6.7%提升至6.8%,对roe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主要得益于公司对并购企业的业务进行整合优化,经营效率提升。
2010年以来,dhl供应链部门经营现金流基本能够覆盖资本支出。2008年,dhl停用exel品牌,资本支出与折旧摊销费用中包括exel的品牌和商誉减记,资本支出大幅超过经营现金流。
2008年~2010年间,次贷危机叠加行业价格战,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短期出现负值。2010年以来,供应链业务的经营现金流呈逐年提升的趋势,造血能力较强。
2018年起,dhl供应链加大对欧美地区的资本投入,包括对哥伦比亚的供应链集团suppla group的并购,因此出现资本开支和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提升现象。
3.dhl供应链案例:与艾默生的合作 供应链业务存在较强的客制化特性,本案例主要展示2005年时,dhl为美国500强公司艾默生提供的海外采购物流方案,案例主要聚焦dhl在国际货运清关、供应商仓储和自动化信息环节的供应链服务。方案主要内容来自neilson journals publishing发表的《emerson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