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守”物流防线,Shopify已无退路
时间:2024-01-07
点击:72次
shopify,可能是过去一年里业务调整方向最大的美国互联网巨头。
就在一年前,shopify的主题还是增重。彼时,公司以创自身史上最大交易的21美元收购物流企业,力图通过物流来增厚护城河,实现新增长。但仅仅一年时间不到,shopify就要决心“瘦身”。前段时间,shopify又以腰斩的价格将自营物流业务卖出。
物流业务“买卖”的背后,是亚马逊与shopify的攻守易势。过去,shopify以saas建站为基础,不断延伸支付、物流、金融等触角来武装中小独立站商家,去进攻亚马逊的电商帝国。如今,亚马逊推出了buy with prime服务,buy with prime集成了支付和物流两大功能来服务站外商家,正面迎击shopify。
在这场正面交锋里,shopify成为了那个失利者。折戟物流战场后,shopify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出售物流,给shopify的支付业务带来隐患。shopify出售物流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将使用亚马逊的buy with prime服务。由于buy with prime集成了支付和物流两大功能,商家出于操作方便的体验,极有可能转而使用亚马逊的支付服务。
2、shopify的行业地位遭遇极大冲击。shopify被称为对抗亚马逊帝国叛军的领导者,广大第三方商家都将shopify视为唯一的基础设施服务商。但如今亚马逊正在招抚站外商家,而站外商家也乐于尝试多元化经营,部分商家开始使用亚马逊的增值服务。
3、加强主业,成为shopify逆势战局的唯一希望。shopify表示,专注核心产品是物流业务出售的原因之一。无法通过物流等重资产“武装”自己,shopify只能通过技术继续强化主业。shopify正将业务重点放在saas与aigc的结合上。但aigc能为shopify带来多大护城河,还需观察。
01
shopify失利物流战场
2022年5月,shopify做出了史上最大一笔交易,公司将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物流服务商deliverr。收购完成后,deliverr成为了shopify物流服务的重要补强。
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没有deliverr, shopify还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和亚马逊在物流领域进行竞争。尽管成本“高昂”,但这笔交易将是shopify实现目标的积极补充。”
但时隔一年,shopify就开始投子认输。近日,shopify创始人兼ceo tobias lütke发布公开信,宣布将物流业务出售给flexport。从交易价格上看,shopify的物流业务称得上贱卖,包含一年前以21美元收购的物流业务,仅换取了flexport约13%的股份,价值相当10亿美元。
亚马逊的狙击,是shopify贱卖物流业务的重要原因。在shopify收购deliverr后不久,亚马逊就向全美的商家开放了自己的物流服务。与deliverr相比,亚马逊的fba物流服务有更好的时效优势。在美国,亚马逊在美国有98%的包裹可以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而deliverr更多在两日达、三日达上保持稳定时效。
而大部分商家建独立站的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品牌,为此也更愿意选择时效更佳的fba。当然fba有更贵的价格,但追求性价比的商家,往往出于使用习惯,没有更换shopify物流的动力。shopify管理层曾对外表示,目前deliverr在shopify的整体商家群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小。”
在shopify商家没有大规模转向自家物流服务的情况下,收购deliverr带来的效果极为有限。更糟心的是,deliverr反而严重侵蚀了shopify的盈利能力。
过去,由于在线轻交付,实施服务成本低,且现金流优秀等特点,shopify的商业模式得到了投资人高度赏识。但这一切在物流资产到来后改变了。
反馈到财务上,shopify的毛利率急剧下滑。收购deliverr前,shopify毛利率通常在55%左右,但收购deliverr后,shopify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至47%。
从短期看,甩掉物流包袱后,shopify将重获过去的高毛利,公司利润有望快速恢复。但长期来看,物流投子认输,或将给shopify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大隐忧。
02
支付业务受牵连,行业地位遇挑战
从shopify的成长脉络来看,以独立站起家后,公司持续为商家提供增值服务是其重要的增长逻辑,其中物流、支付是最重要的两大方向。到2023年一季度,公司以支付、物流、金融等构成的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占比已达71%。
随着shopify出售物流业务,其支付业务将受到负面影响。这背后的根源仍来自亚马逊的竞争。过去一年,亚马逊为站外商家推出了重磅服务buy with prime。buy with prime将amazon pay(支付)和amazon fulfillment(物流)功能合并,卖家通过该服务可以使用亚马逊的免费送货、无缝结账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来运营他们的第三方商店。
在shopify出售物流业务后,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将转向使用亚马逊的buy with prime服务。届时,由于buy with prime集成了支付和物流两大功能,商家出于操作方便的体验,极有可能转而使用亚马逊的支付服务。
瑞银分析师kunal madhukar表示,buy with prime可能会影响shopify 6%-14%的营收以及2%-6%的毛利。而国内也有行业专家认为,buy with prime将抢占很多shopify的支付份额。
对此,shopify似乎有些无可奈何。起初,为对抗buy with prime,shopify对商家发起了网页警告,以屏蔽buy with prime代码,如果商家拒绝屏蔽,则无法享受shopify对商家的安全保护。但最近,shopify管理层已经松口,说愿意和buy with prime合作,目前双方正在谈判buy with prime的收入分成。
支付业务遇到份额被抢的严峻挑战背后,反映出了shopify行业地位的下降。
起初,shopify被称为对抗亚马逊帝国叛军的领导者,广大第三方商家都将shopify视为唯一的基础设施服务商。但如今亚马逊也在招抚这些站外商家。亚马逊推出buy with prime正是为了吸引shopify生态内的中小商家。
从部分中小商家的行为看,中小商家也正接受亚马逊的“招安”。海外商家也在转变他们的经营方式,在保持独立站打造品牌的基础上,基于销量的考虑,中小商家也乐于拥抱更多元的渠道,甚至“投靠”亚马逊。
比如,独立站中的健身器械品牌peloton上线亚马逊,零糖饮料品牌swoon纷纷在保留独立站的情况下,转向亚马逊开店。而使用buy with prime会帮助商家更好地将独立站和亚马逊商铺的物流、支付信息打通。
当然,shopify的订阅业务仍然稳固。但在亚马逊的攻击下,其增值业务的“排他性”正在消失。眼下其支付、物流已经受到影响,未来也会给shopify更多增值业务的开展蒙上阴影。
03
shopify回归“主线”
在出售物流时,shopify 将业务分为“主线”(main quest)与“支线”(side quest),在shopify看来,“主线任务”就是为商家提供简单易用的工具,建立独属于自己的独立站点,物流则是分散注意力的“支线”。
主线和支线的提出,可以看作shopify回归主业的信号。shopify自己也承认,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是物流业务出售的原因之一。
从产业逻辑看,放弃物流等支线,回归主业,是shopify迫不得已的选择。重资产的物流玩法并不适合shopify这样以saas闻名的公司。shopify主要擅长的是软件和技术,而物流则需要走入线下,去做强运营。将物流业务售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shopify很难完成从技术到运营基因的切换。
很难通过重资产的方式来“武装”自己,shopify就只能通过技术继续强化主业。以ai赋能独立站是shopify接下来的重点。shopify公司ce0 lütke指出,“新兴的ai革命是让shopify决定回归主要生计的另一主要原因,shopify将有幸成为最有可能使用ai帮助客户的公司之一”。
从shopify的业务举措看,shopify正在将业务重点放在电商软件与aigc的结合上。
chatgpt api开放商用后,shopify率先将chatgpt集成至应用程序和服务中。目前,shopify已经通过chatgpt 实现平台商品评论数据分析、标题及关键词优化、营销文案撰写、网站智能化开发编程等多项功能。
从实际效果看,应用chatgpt 后,shopify的业务效率有所提升。以智能客户(聊天机器人)为例,shopify的购物体验更加对话式,顾客只和shopify的智能客服进行1-2次问答型对话,shopify既可根据用户过往行为数据提出解决方案。
客观来说,应用chatgpt后,凭借aigc对客服、程序员的替代,shopify很容易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前段时间shopify裁员20%,就被市场普遍认为aigc的提效赋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降低成本之外,shopify能否依靠aigc增强产品竞争力仍需后续观察,毕竟从产品应用看,shopify接入chatgpt后客服功能、商品推荐等功能升级更多都还是依赖chatgpt的自身能力,未来在与chatgpt的结合中,shopify能否形成独有的产品功能和优势对其至关重要。
毕竟,物流失利后,shopify在主战场上已经没有退路。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